2019年11月23日下午3時45分,著名詩人、作家、學者流沙河在蓉仙逝,享年88歲。
11月25日下午,四川省金堂中學校副校長夏位儒、車大偉,辦公室副主任張瑞華一行前往流沙河先生靈堂吊唁,敬獻花圈和挽聯(lián)。夏校長代表學校向流沙河先生家屬表達了對先生的的緬懷之意,并請家屬節(jié)哀。
金堂中學與沙河先生的淵源頗深,彼此之間也有著一份特殊的情誼。
少年錦時金中逐夢
1944年,13歲的流沙河在金堂縣立中學(今青白江區(qū)城廂鎮(zhèn))讀初一。2016年9月9日,當時已85歲的流沙河先生受邀在成都市圖書館以《我的兩位老師》為題向大家講述了他學生時代和兩位老師的的故事。他特別講到了初中時期在金堂縣立中學的國文老師曾直君,曾老師喜歡將古代典籍當做課本,自費將課本在石印店印出,送給每一位學生。上課時曾老師不僅會帶領(lǐng)大家對古籍文字進行研讀賞析更會帶領(lǐng)學生閱讀胡適的白話文體。正是有著如此“特立獨行”的老師,讓流沙河先生對文學創(chuàng)作及古籍漢字的專研產(chǎn)生了濃厚興趣。他的一首《星星》讓大家堅信理想之光的存在;他的作品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來,如《流沙河講古詩十九首》、《流沙河認字》、《白魚解字》等。
飲水思源回饋母校
從青年到暮年,流沙河先生由詩而文,他開始專研中國傳統(tǒng)古籍,解讀莊子、說文解字。他的解讀讓那些枯燥的理學更多了幾分鮮活氣兒,文字間也更添歷史韻味。但流沙河先生帶給我們的并非僅存于文字上的東西,還有文化和精神方面的。
走進金堂中學大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“博學 廣才 厚德 尚美”八個大字,這是流沙河先生為金堂中學題寫的校訓。校訓是文化傳承的靈魂,金堂中學將一如既往秉承校訓精神,為祖國,為社會培育更多優(yōu)秀人才;金中學子也將不負流沙河先生希冀,謹記校訓精神,追尋心中夢想。
耄耋之年心系故鄉(xiāng)
2017年四川省金堂中學校黨委書記、校長陳薇勇帶領(lǐng)學校行政一行到流沙河先生家中探望。據(jù)張主任回憶,流沙河的家很簡樸,家里擺放的大書桌格外醒目。陳校長向流沙河先生分享了學校近幾年的發(fā)展以及今后的規(guī)劃建設(shè)。聽聞母校如今蓬勃發(fā)展,流沙河先生很是欣慰。當時正值四川省金堂中學校創(chuàng)辦四川省一級示范校的關(guān)鍵時期,陳校長也一并將這個好消息傳達給了流沙河先生,并邀請他為母校題字。
此時的流沙河已年至耄耋,他毫不吝惜筆墨,緩步走進書房,題寫下“流水入江入海是我故鄉(xiāng)”這樣一句話。當他含首寫下“淵泉”二字后,他拉著陳校長的手,語重心長地說出寫下這“淵泉”二字的緣由,“淵”字左邊的三點代表錦繡金堂的三江之水,即是北河、中河、毗河;“泉”字上的一撇即是人,望母校依托三江之水的涵養(yǎng)文化,根植繡川書院豐厚的歷史脈絡(luò),以人為本譜寫金堂教育新篇章,鑄就金堂教育新輝煌。
流沙河先生本名為余勛坦,“流沙河”中的“流沙”二字,取自《尚書.禹貢》中的“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”,因習慣名字冠以三字,故以“河”補之。漢字數(shù)以萬計,為何先生對“河”情有獨鐘?“流”、“沙”、“河”三字有什么共同之處呢?都是左右結(jié)構(gòu)漢字,亦都有共同的偏旁?;蛟S,當流沙河先生題下名字的那一刻,代表錦繡金堂的“三江之水”便在那無數(shù)的字里行間縱橫流淌。
流沙河這條美麗的風景河仍將在金堂人民的心中奔流不息,流入了更加寬廣的江海。
永遠緬懷金中杰出校友流沙河先生:
博學廣才大師學問育養(yǎng)佳士;
厚德尚美人哲風范勵勉通儒。



